返回列表 发帖
无分别心与无拣择地看是相同的状态吗,与了了分明是矛盾的吗?

坛经的文字供您参考!
心量广大,遍周法界;用即了了分明,应用便知一切;一切即一,一即一切;去来自由,心体无滞,即是般若.

通过方法让心静下来与不依赖方法是矛盾的吗?

我认为克氏说的很清楚,没有方法.

学习修行与无道可成是矛盾的吗?

这很有趣!克氏说学习与没有权威.您问的可以是矛盾,也可以是圆融.取决于自己的了解.我的理解是学习即是修行,无道可成即是成道的关键.

TOP

非常感谢nick大侠的回复。为了不把nick当权威,我要继续发问。
1关于坛经的这段话,我一点感觉也没有,等以后到了某个层面再慢慢领会吧。
2一直搞不懂克为什么要说没有方法呢,没有方法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克说没 ...
生白 发表于 2009-11-14 11:01


其实.我是"大瞎"or"太瞎".呵呵!!

我的理解.没有方法,就是没有权威的意思.我们深受生长背景的制约.权威随时都在.相对的,若不是以认同而是以了解来进行活动.不论是打坐/念经/阅读/素食/运动都不会是问题.因为这之中没有了权威,也就没有必须遵循的方法.既然没有方法,当然也就没有透过方法可以达成的目的了.也就是"无道可成即是成道的关键!".

当然,我说的只是一种说法而已.是不是太瞎,您得如实了解啊!

TOP

本帖最后由 nickfor711 于 2009-11-15 19:13 编辑

14# 生白
克氏说"我们就是世界"
这里,您说我观察到世界的变化.
这两者间有冲突吗?

TOP

这么说吧!我认为自己是成人的基础是什么?与周围环境的比较.有能力面对生理与心理的问题,并且付诸行动去解决问题.所以,成人必须时时刻刻了解周遭的变化,并且适时的做出反应.是如此吧!

那么,不成熟的世界是什么?没有能力适时作出反应或是反应僵化与缓慢,只能坐以待毙.您认为目前的世界是成熟的吗?如果是不成熟的,那所有人类的成人就是不成熟的.而不是某些个体成熟,某些不成熟两者造成目前的困境.我们就是世界,就是不成熟的.

这里,您觉察到自身与周遭环境的变化.自我的变化可以由行动去改变或是适应.然而,环境的变化呢?多数是无可奈何的.是吧!我与环境之间有分别,就有冲突存在.

TOP

18# 生白
您的理解很彻底,表达的很清楚.

我想再深入.请问您对于周遭人事物的理解是出于自身观察吗?这观察本身的"视角"有没有可能存在死角,也就是没有观察到的部份.也就是存在主观与客观的问题.我想谈的是,是否存在主观与客观之外的观察,或者是说克氏表达的"insight".您陈诉的观察与了解等同于克氏表达的洞察吗?可以谈谈吗?

TOP

20# 生白
确实,只要是看法就有视角的问题.因此所有的看法都是有局限的,即使是克氏.但是,不表示提供看法的人有局限,这是很有趣的现象.这在坛经的"付嘱品"中有详述.

所谓主观与客观的差异,在于参考点的多寡而已.您陈述的部份,我理解的是偏向客观.也就是包含主体与周遭的互动.至于洞察是否就是觉察呢?克氏没有明说,不劳猜疑.

克氏的觉察是一种能力吗?或者说,是每个成人都具有的能力.如此,克氏的说法才有切入点.而这觉察可以培养吗?显然,克是否定了.

TOP

为何否定修行呢?这个问题与透过学习让自我成长是相同的涵义吧!我这么认为...

克氏的觉察不是修行,不是努力去做.这些是他本人明确表示过的,与佛教中的觉察是不相同的.
在中国,禅定是一门学问,必须跟随有经验的人们才能学习.再辅以经典的奥义,于是形成凡人无法理解的深奥智慧.那么,资质或是慧根是非常重要的关键.然而,这种必须学习步骤与方法的艺术,我认为只是人类重大发明中的其中一门专业领域.也就是说,非常有可能是另种欺骗头脑的作为.(这是看法,不是诋毁佛教的存在)

克氏的觉察就是基于传统宗教修行的无效或是局限,而进行对于局限的质疑所展开的说法.并非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因此,这种觉察与金刚经中的"无我相.无法相.无众生相"有异曲同工之妙.或者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那么,法门的存在是基于了解自我局限的方法.了解自我局限的虚妄,法门便自然不存在,也就没有方法可以保存下来.生命没有重复,自然没有重复的法门.但是,虚妄是共通的,所以可以直接了解虚妄.法门的存续不过是了解虚妄的过程而已."无智亦无得"啊!这是我的理解.

TOP

"从克的言谈里可以看到他处处流露出的分裂、对抗、恐吓"
从这开始,您觉察到什么了?愿意分享吗?

至于,我说的那些关联性的说法,不妨忘了吧!

TOP

26# 生白
重点就在这.毫无选择的觉察是克氏的教诲.您正利用这个教诲来觉察克氏呢!然而,所谓毫无选择的觉察的客体是自我,主体也是自我.无关克氏啊!您同意吗?

那么,您陈述中观察到的克氏,就是自我的矛盾啊!不是克氏的矛盾全然被您觉察到,也就是说.问题的根源不是克,而是正在观察的这个自我啊!在这,您认为从言语中了解了克氏,其实是证实了自我观点的正确而已.也就是相由心生.比如 百人于河中取水,仅各取所需而已.您认为这个观点的可信度如何?

所以,我认为看到的并非就是真实的全貌.相信自我的判断,就存在旁人的错误.克氏于此著墨甚多.这是我的理解部分.

TOP

28# 生白
至此!显然无法再深入了...

这么说吧!每个人的生长背景都是不相同的,对于彼此的理解都局限在自我的已知中.所以,没有人能脱离这已知的去理解对方的局限在何处.也就是说,我看到的必须是我能辨识的;我学习到的必须从已知中出发才能了解.单就说法本身,您的看法是什么呢?

我们在这谈克氏如何?我如何?都是一种已知中的局限.这种局限性不是对方的局限,而是自我的局限.任何的观念进入我的范围就会被选择,这"毫无选择的觉察"若成为判断对方的局限的方法,就已经成为"我的观念"了.因为是向外的/实用的/工具性的批判.

所以,我认为您利用毫无选择的觉察来批判克氏,就是落实这种方法.这就已经不是毫无选择的觉察了.因为已经有选择的对象存在了啊!我认为.自我与克氏的分别.这本身就是自我的局限.

在您回覆前,我先表明.我没有对于您的预设性了解.也无意改变您的信仰与想法.单就说法本身,您的看法与我的看法进行交流,我的局限在您眼中产生什么反应?

TOP

克的说法也局限在克已知的部份啊!不过,克了解这些是交流上的局限.相对的,一般人却认为已知的就是自我的正确与存在的价值.换句话说,克氏无法由与人对谈就让人们了解"语言并非所指之物".这60年的演说,克氏明确了解这点却未曾停止.这种生命的展现是我所尊敬的地方.

再谈谈"我已知的就是我的局限".了解这个说法就已经没有自我的局限了.比如 一只蚂蚁A4大小的纸张中活动,终生以此为家.然而,有一天,他了解到纸张的大小就是活动的局限.那一跨过边界的瞬间就不在已知的范围内.然而,他并未失去对于A4纸张的了解.所以,这个已知虽然是经验的局限,却不是行动跨越边界的局限.那么!行动本身不是出于已知的局限,但是,语言上的交流却可能受限于经验的描述.

TOP

不知道接著该说甚么...
 
没有人能代替另一个人去生活.这代表甚么呢?我具有一些经验,不代表这些说法本身能成为遵循的概念或是道理.克氏的60年是庞大的经验,可是却与另一个人无关啊!依循这些经验与说法的理解去生活是没有出路的.所以,我认为nick是思考的这件事,对于所有人而言都是明确的事实.而把这个事实套用在自我身上,确实明白自我就是思考的,一如nick就是思考的.克也不过是思考的.那么,思考的本质是甚么呢?

对于每个人来说.思考于生命中的重要性是甚么?显然不是了解更多更正确的想法,而是这些想法的产生过程 - 思考的最初与最终是生命无所畏惧的自由?还是权威玩弄的渺小与无助...我这么认为,仅在一念之间...

我认为,思考没有彼此的差别是沟通与交流的基础.若有差别,就必须建立共识才能进一步交流.而这个共识就是权威了,也就不是毫无选择的觉察.这个说法是我对于您所说的"眼睛"的感觉...

TOP

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