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冥想

Meditation is an awareness of every thought, of every feeling, of every act and that awareness can come into being only when there is no condemnation, no judgment, no comparison. You just see everything as it is, which means that you are aware of your own conditioning, conscious as well as unconscious, without distorting or trying to alter it. You see all the responses, reactions, opinions, motives, urges within yourself.  
冥想是对每个思想,每个感受,每个行为的觉知,这种觉知只有在没有谴责,没有评判,没有比较的时候才可能发生。你只是如实看到每件事情,意味着,你知道自己的局限,不管是显意识还是潜意识的,没有扭曲地觉知,并不试图去改变它。你看到自己所有的回应,反应,看法,动机,和渴望。
(摘自LONDON 7TH PUBLIC TALK 19TH JUNE 1962
1962年6月19日伦敦第七次公共讲话)
Being nobody, going nowhere.

So now we can go into the question of what is death. All this is necessary to find out what is meditation, you understand? To be free of hurts, wounds, psychologically, to be free of fear, to understand the whole movement of pleasure, the nature and the structure of thought, and the thought that has created the division, the 'me' and the thing which he has observed is not 'me' - all the divisions. To understand all this and lay the foundation, then one can really meditate, otherwise you live in illusions, some kind of fanciful day dreaming. Or you go to Japan, or Burma, I don't know if you can go to Burma nowadays, Japan and learn Zen meditation. It is all such nonsense. Because unless you put your house in order, the house that is burning, that is being destroyed, unless you put your house, that is yourself, in order, to sit under a tree in a cross-legged Lotus position, or whatever position you take, is utterly meaningless. You can delude yourself, you can have illusions galore. So that is why it is important and to understand and be free of anxiety, fear, attachment, and whether it is possible to find out the ending of sorrow.
那么现在我们可以进入死亡是什么的问题。我们需要所有这些来帮助弄清冥想是什么,你明白吗?摆脱伤害,创伤,心理上的,摆脱恐惧,了解欢愉的整个运作过程,思想的性质和结构,是思想制造了分别,'我'和他观察到的不是'我'的东西 -所有的分别。理解了这一切,奠定了基础,你就可以真正地冥想了,否则,你就生活在幻想中,生活在某些奇异的白日梦里。或者你去日本,或者缅甸,我不知道你现在是否可以去缅甸,日本,学习禅坐冥想。这都是些无稽之谈。因为除非你整理你的房子,房子正在燃烧,正在被破坏,除非你把你的房子,也就是你自己,整理得井然有序,否则,以跨腿莲花的姿势坐在树下,或者不管你采取何种姿势,都是毫无意义的。你可以欺骗自己,你可以有很多幻想。所以这就是为什么这点很重要,去理解并摆脱焦虑,恐惧,依赖,以及发现是否有可能终结悲伤。
(摘自BROCKWOOD PARK 3RD PUBLIC TALK 2ND SEPTEMBER 1978
布洛克伍德公园第三次公众讲话1978年9月2日)
Being nobody, going nowhere.

TOP

First I think one must be careful in observing that meditation is not something that you do. Meditation is a movement into the whole question of our living. That is the first thing: how we live, how we behave, whether we have fears, anxieties, sorrows, or if we are pursuing everlastingly pleasure, whether we have built images about ourselves and about others. That is part of our life and i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at life and of those various issues involved in life and being free from those, actually being free, then we can proceed to enquire into what is meditation. That is why we have, for the last ten days or the last week, we have said we must put order in our house - our house is ourselves - complete order. Then when that order is established not according to a pattern, but when there is understanding, complete understanding of what is disorder, what is confusion, why we are in contradiction in ourselves, why there is this constant struggle between the opposites and so on, which we have been talking about for the last ten days or last week. Having put that in order, our life in order, and the very placing things in their proper place is the beginning of meditation. Right? If we have not done that, actually, not theoretically, but in daily life, every moment of our life, then if you have not done that then meditation becomes another form of illusion, another form of prayer, another form of wanting something - money, position, refrigerator and so on.
首先,我想你必须很谨慎地观察到,冥想不是你要做的一件事。冥想是深入我们整个生存问题的一次运动。这是首要的事情:我们如何生活,如何行为,我们是否有恐惧,焦虑,悲伤,或者我们是否追求永久的快乐,我们是否已经建立起对自己和他人的印象。这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理解生活及与其相关的诸多问题,并从中解脱,获得真正的自由,那么我们就可以继续探究什么是冥想。这就是为什么,在过去的十天内或一周内,我们说我们必须把我们的房子整理有序-我们的房子就是我们自己-完全的有序。那么当那秩序建立起来的时候,不是按某种模式建立的秩序,而是理解了,完全明白了什么是失序,什么是困惑,我们为什么与自己矛盾重重,为什么对立面之间冲突不断,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在过去的十天或者一周内所讨论的。使我们的生活有序,把东西放到它们恰当的位置,这种行为本身就是冥想的开始。对不对?如果我们没做到这一点,真正地做到,不是理论上地,而是在日常生活中,在我们生命的每一刻都做到,如果你没有做到这一点,那么冥想就变成了另一种形式的幻想,另一种形式的祈祷,另一种形式的想要得到某种东西-钱,地位,冰箱,等等。
(摘自BROCKWOOD PARK 4TH PUBLIC TALK SEPTEMBER 3RD 1978
布洛克伍德公园第四次公共讲话,1978年9月3日)
Being nobody, going nowhere.

TOP

本帖最后由 二姐 于 2009-12-10 12:40 编辑

"使我们的生活有序,把东西放到它们恰当的位置,这种行为本身就是冥想的开始。对不对?如果我们没做到这一点,真正地做到,不是理论上地,而是在日常生活中,在我们生命的每一刻都做到,如果你没有做到这一点,那么冥想就变成了另一种形式的幻想,另一种形式的祈祷,另一种形式的想要得到某种东西-钱,地位,冰箱,等等。"

    巨大的修持!

TOP

摆放在正确位置的说法,重点是如何摆吗?显然不是...
相反的,必须先有空间可以摆吧!
所以,不是努力在狭小的空间中如何正确的摆放.
而是,当空间已经堆满杂物时,放进来的.都只不过是杂物而已啊!

这需要巨大的能量 - 保持没有杂物...不是搬进或者是搬出的努力.
而是,为何有杂物的存在?甚么是杂物呢?这不是努力或修持啊!
That is insight!

TOP

冥想就是能量的集中。你不能一点一点的储存能量,你也不能一点一点的放下,你更不能这个也执着,那个也执着,你必须无拣择的放下一切,把所有浪费能量的事物都放下。有了困惑才需要拣择,冲突和困惑就是最大的消耗,要想认清每一个当下的本来面目,你就必须集中所有的能量,其中没有任何的矛盾或二元对立。

Meditation is the summation of all energy. It is not to be gathered little by little, denying this and denying that, capturing this and holding on to that; but rather, it is the total denial, without any choice, of all wasteful energy. Choice is the outcome of confusion; and the essence of wasted energy is confusion and conflict. To see clearly what is at any time needs the attention of all energy; and in this there is no contradiction or duality.

禁欲苦修并不能节省能量,凡是透过意志力而产生的行动或决心都会浪费能量,因为其中都有思想的挣扎。思想就是能量的损耗,觉察则不是,觉察之中没有我,因此不浪费能量。刻意觉察只会破坏能量,爱是不需要费力的,但是思想一旦把爱变成了欲乐,随之而来的痛苦就会消耗能量。冥想中的能量是一直在扩张的,日常生活中的行动也是其中的一部分。

This total energy does not come about through abstinence, through the vows of chastity and poverty, for all determination and action of will is a waste of energy because thought is involved in it, and thought is wasted energy: perception never is. The seeing is not a determined effort. There is no "I will see", but only seeing. Observation puts aside the observer, and in this there is no waste of energy. The thinker who attempts to observe, spoils energy. Love is not wasted energy, but when thought makes it into pleasure, then pain dissipates energy. The summation of energy, of meditation, is ever expanding, and action in daily life becomes part of it.

摘自台版胡译《人类的当务之急》
Being nobody, going nowhere.

TOP

上面两段的翻译参考:

冥想是所有能量汇聚一起。不是一点点地收集能量,不是戒掉这个戒掉那个,抓住这个抱守那个;而是全然的否定,完全没有选择,没有浪费任何能量。选择是困惑的结果;能量浪费的本质就是困惑和冲突。无论何时要看清真实状况都需要全神贯注所有的能量;其中没有任何矛盾或二元性。

这完整的能量并不来自于禁欲苦行、宣誓守贞安贫,因为来自意志力的所有决断和行为都是能量的浪费,因为思想干涉其中,而思想就是能量的浪费:但觉察从不浪费能量。看清并不是一个努力的决定。没有“我会看清”,而只有看清。观察中没有观察者,这里就没有能量的浪费。试图观察的思想者,会破坏能量。爱不是浪费的能量,但是当思想把它变成了欢愉,那么痛苦就会消散能量。冥想中能量的汇聚,是不停扩展的,日常生活中的行动就变成了其中的一部分。
Being nobody, going nowhere.

TOP

史密斯:难道你是问:我们是否能够明确地觉知到整个心智?

克:没错,整个内容,心智的整个情况:包括意识层的和更深的层次,也就是意识的全部。

史密斯:我们能够明确地觉知到这一切吗?我不太确定。

克:我认为有可能。只有在你觉知到自己白天说的话、用的字、谈话的表情动作和方式、走路的方式、自己的思想,只有在你彻底觉知到这一切时才有可能。

史密斯:你认为在你彻底觉知之前,有可能做到这一切吗?

克:当然,先生,绝对可以。一旦没有谴责,没有辩护,当你直接和它接触时就可以。

史密斯:对我而言,心智就像一座冰山,它的全貌……

克:如果你有一颗相当敏感的心智,白天,你觉知道你的思想、你的感觉、你的动机,你就有可能看到全貌。

史密斯:我们当然能够觉知到许多,比我们平常觉知到的多许多。当你说我们能够觉知……

克:全部,是的,先生。

史密斯:……所有心理上的元素……

克:我正在告诉你,真该让你知道。如果你否定它,如果你说,这不可能,那么它就是不可能。

摘自《质疑克里希那穆提》《Questioning Krishnamurti 》
“身处这混乱的世界,可能有清晰的头脑吗?”
对话者:
•克里希那穆提
•休斯顿.史密斯(Huston Smith)      麻省理工学院哲学教授
Being nobody, going nowhere.

TOP

彰德玛尔:现在我开始了解你所说的。你是说, 观看心智的机械化过程,而且只要看着它就好了,不要离开它,对吗?

克:观看它,看个透彻。你可以在这里和那里各加一点,但是你明白思想是机械式的。你一离开它,它就变得机械式。如果你观看到这一点,就此停下来。

彰德玛尔:是的,任何离开它的活动是……

克:你可知道,活动是时间,我们已经讨论过这点。活动是时间。 如果没有知识的活动——毕竟古代的印度人有这种吠檀多的观念。 吠檀多的意思是结束知识。但是我们说,我要如何结束它,而且我要练习这,做这做那,这是同样的轮子不停的转圈圈。

   (停顿良久) 我认为这正是我弟弟(注一)去世时所发生的事,绝对没有离开这上头。

彰德玛尔:离开那种悲伤?

克:离开那种悲伤、那种震惊、那种感觉。意思是,克并未随慰藉而行,并未随转世而行,并未随大师而行。我不知道你是不是明白我的意思。

彰德玛尔:我明白,先生。

克:事实就是这样。

彰德玛尔:那么,心智和事实同在。

克:没错,试试看,如果你和事实同在,和生命力同在,结果如何?

注一:这里指的是克里希那穆提的悲伤。他挚爱的弟弟死于一九二五年。

(一九八一年四月一日于美国加州欧亥)

《质疑克里希那穆提》《Questioning Krishnamurti 》
“人脑和电脑不一样吗?”
对话者:
克里希那穆提
阿希特•彰德玛尔(Asit Chandmal)  电脑专家兼顾问
大卫•博姆(David Bohm)
Being nobody, going nowhere.

TOP

克说在他弟弟去世的时候,他从未离开过那巨大的悲伤。其实,那悲伤不是另外一个独立的东西,那悲伤就是他自己。当我们在脑子里构筑关于一个人的意象的时候,其实不是有个人在造出另一些东西来,我们就是这些意象。大脑作为有记忆存储功能的一部思想机器,无时无刻不在重复着这样的操作,人本来鲜活的生命被来自于记忆的概念和意象蒙蔽得快要窒息。只能去看清,心理上的我们,不过是一团意象而已,nothing new, of no meaning at all.

TOP

爱生于冥想
      如果智力发展到极致,爱是不可能如朝露一般翩然而降的。但是我们的文明一直都崇拜智力,因为它创造出了上帝、理想和教条。爱是不是这意识之流的一部分?当嫉妒出现时,爱能不能存在?当你执著于妻子、丈夫或孩子时,爱存不存在?如果你的心一直在回忆美好的性经验,你的心中会有爱吗?请深入地探索一下。因为你的心中没有爱,这个世界才会那么混乱。      
      如果想巧遇这份爱,整个意识活动必须静止下来:你的嫉妒、你的敌意、你的野心、你对地位的渴求、想变得更好、更高尚、更有权力——譬如想升官,想在生意上、政治上、宗教上掌握大权,或者想掌控你的妻子、你的丈夫、你的孩子。只要自我中心的倾向一出现,爱就不见了。而整个存档的过程正是一种自我中心的倾向。痛苦的止息便是慈悲的开始,然而我们一直在利用痛苦作为进步的手段。相反的,痛苦一旦止息,那个无限的境界就出现了。      
      我们必须有空间,不只是物质界的空间,还有内心的空间,这意味着心不能被占满。我们的心永远都是满的:“我该如何才能停止喋喋不休的妄念?”“我必须有空间。”“我必须安静。”家庭主妇忙着在厨房里烧菜,忙着照顾小孩;虔诚信徒忙着追寻上帝;男人为事业、性、工作、野心、地位而忙碌。我们的心完全被占满了,因此里面一点空间也没有了。  
      我们在生活里建立起的秩序,不该是经由修炼和操控而得来的。我们已经很理智地认清,只有了解了混乱之后,秩序才会出现。我们必须为生活和关系带来秩序,因为生活便是在关系中的行动,生活就是关系的互动。如果你跟妻子的关系,跟丈夫的关系,跟孩子的关系——不论远亲或近邻——都无法和谐,那么冥想的事就不用考虑了。如果生活一团混乱,你却跑去打坐冥想,你一定会堕入幻觉中。如果你认真生活,心自然会井然有序——不是暂时的秩序,而是绝对的秩序——这份秩序和宇宙秩序是息息相关的。宇宙秩序便是日落月出,傍晚时分天空非凡之美。透过望远镜去观察宇宙天相,这并不是真正的秩序。当你在生活里建立起秩序时,这份秩序就会跟宇宙产生不可思议的关系。      
      我们的心一被占满,秩序就不见了,空间也没了。心如果充满着烦恼,如何能拥有空间呢?如果想拥有内心的空间,任何一个烦恼一产生,立刻要消解掉它。此乃冥想所要下的一部分工夫——不把问题日复一日地拖延下去。心有没有可能不被占据,但这并不意味不负责、游手好闲。相反的,只有当你的心不被占满时,你才会留意到自己的责任是什么。被占满的心往往是充满着困惑的,如此一来,责任就变成了一件丑陋的事,或者变成了一种罪咎感。请勿问我心“如何”才不会被填满,因为“如何”暗示着方法、修行体系或教条。其实只要你真的认清或洞悉到被占满的心是不自由的,没有空间的,而且是具有破坏性的,它自然会安静下来。     
    接着我们要谈一谈全心全意地觉察这件事。你现在有没有在全心全意地听?觉察到底是什么意思?如果你真的在全心全意地觉察,你的自我中心感就不见了。如果你很想让自己全心全意地觉察,这个状态就无法持续下去。会持续下去的通常都是不觉察的状态。当你在全心全意觉察时,你一定是在留意地倾听着,而那种状态之中并没有一个我在那里说:“我在听,我在看,我在学习。”存在的只有一种巨大无边的整合感,也就是纯然的看,纯然的听,纯然的学习。在那种全观的状态之中没有任何思维活动。这种全观的状态是无法刻意维持的。譬如,念头说它想要弄清楚如何才能达到那种全观的状态,但是渴望自己能全观的思维活动,不就是一种不再全观或缺乏觉知的状态吗?意识到自己不在觉察便是一种觉察了。你了解了吗?       
      心必须拥有宽广的空间,无边无界的空间,而这只有在喋喋不休的妄念停止了,烦恼因当下被消解掉而不再生起时,它才会出现。自我中心感一旦消失,你的心就空了。只要自我中心感一出现,心便产生了直径和圆周。空寂意味着没有中心点,所以它是无边无界的。全观暗示着汇集所有的能量去听,去看,而其中是没有中心点的。然后心才能井然有序,没有恐惧。这样的心已经止息了痛苦,并且充分理解了欲望的本质,而将其归于正确的位置。接下来的问题则是:一颗彻底空寂的心具有何种品质?这里指的不是如何达到寂静,如何拥有一颗安详的心——我们要探讨的是,一个超越时间、彻底安静下来的心,具有什么样的品质?       
      两个音符之间会出现静音;两个念头之间会有空当;两个行动之间也会有暂停的时刻;两场战役之间一定会休战:夫妻之间的争执也会暂时休兵。我们所说的那种空寂,当然不是上述的这些状态,因为这些状态都是暂时出现,不久又会消失的空当。我们现在所说的空寂不是由思想刻意制造出来的,只有当你全盘了悟了存在的真相之后,它才会出现。在这份了悟之中不再有任何问题,也不再需要解答,其中没有挑战,更没有追寻,一切活动都熄灭了,在那份空寂之中,只有巨大无边的静谧感、美以及不可思议的能量。然后永恒的圣境就出现了,它既不是文明的产物,也不是思想的产品。   
      这便是冥想的来龙去脉。

TOP

《世界在你心中》 关于冥想

      前几天友人告诉我说,冥想在现今的美国社会并没有什么重要性;美国人需要的是行动而不是冥想。我很奇怪为什么冥想与行动会被如此划分开来。我们总是陷在这种二元对立及四分五裂的观点里面。在印度,人们对于各种不同的生活方式也抱持着某些观点;有的人注重行动,有的人重视知识,有的人则着重于智慧等等。这样的界分势必会造成臣服、局限与矛盾。
      我们若想探讨冥想的问题││这是一个极为复杂的问题,对讲者而言甚至是最重要的人生议题││就必须了解这个名词到底是什么意思。字典里头对这个字下的定义是:「仔细思考」、「深思熟虑」、「深入探究」等等。印度与亚洲国家似乎垄断了「冥想」,就好像冥想的深意及结局都受到他们掌控似的;这显然是很荒唐的事。当我们谈到「冥想」时,必须先厘清这里面有没有逃避人生的成分,包括对日常差事以及对人生的乏味、焦虑与恐惧的逃避,或者,冥想只是一种生活方式罢了。我们到底是在藉由冥想逃避这个疯狂而丑陋的世界,还是冥想本身就是去了解切实的人生及行动。如果我们想逃避人生,那么日本的禅寺或其它宗教体系都提供了我们一些修行派别。我们可以明白为什么这些修行派别那么诱人,因为人生确实丑陋、残忍,充满着竞争性与无情;它其实一点意义也没有。我们很可能不假思索地轻易就接受了印度瑜伽或是它们的咒语,因为这些东西承诺了奖赏以及某种因逃避而带来的满足。因此,我们必须十分清楚我们关心的并不是逃避,不是藉由冥思、空想、药物或咒语来逃避人生。
在印度,重复诵念某些梵文字句就是所谓的咒语;据说它们可以活化心智。其实这些重复诵念的咒语只可能令心智变得迟钝;或许大部分的人都想变得迟钝一些,因为他们并不想面对人生的真相。人生真的令人不寒而栗,所以他们想变得胡涂一点。重复诵念咒语、嗑药、喝酒等等,的确会令心智迟钝一些。把心弄得迟钝一些便是所谓的「静心」,很显然这绝非真正的静心。迟钝的心不论怎么思索有关上帝、道德与美的议题,到头来仍旧是迟钝的、愚蠢的、沉重的。因此,我们关心的并不是这一类的逃避形式。
      冥想并不是人生的某个局部;它也不是逃到寺庙里,或是在一间屋子里静坐十分钟、一小时,试图藉由专注来学习冥想,但却在其它的时段里继续做个丑陋的人。人们把所有的丑陋摆到一边,变成了一个无法觉知真相、缺乏智慧的人;若想了解真相是什么,你的心必须非常敏锐、清晰及精确;不是苦行之下的扭曲之心,不是聪明狡诈,而是以毫不扭曲的纯真及易感来观察一切事物。一个塞满知识的心,同样也无法觉知真相;只有能彻底进行观察的人,才办得到;观察绝不是知识的累积;观察乃是不断在进行的一种活动。同时心智与身体还得保持在高度敏感的状态。你不能一边拖着满身的酒肉,一边企图静心冥想││这是毫无意义的事。因此,心智必须是极为警醒的、灵敏的、理智的,但不是由知识中产生的理智。
      活在这个辛苦的世界里,人类如此深陷于不幸、痛苦与暴力之中,我们还有可能让心智变得灵敏、理智吗?这便是有关冥想的第一个重要议题。第二,心智能不能保持合乎逻辑的、持续不断的觉知,没有丝毫的扭曲或神经过敏倾向?第三,心智能不能保有高度的纪律?「纪律」指的是「观察认知」而非「锻炼」。「纪律」乃是一种不断在观察的活动││这个字的字根就是此意。一个有纪律的心看一切事物都很清晰、客观,既不情绪化,也不滥情。若想发现那不可思议的境界,有能力展现出最高形式的爱,一种不是由小小的头脑投射出来的境界,就必须具备这些条件。
      社会是由我们创造出来的,我们又继而受制于社会。我们的心已经被不道德的道德所扭曲,而且严重地受到制约。因为社会鼓励暴力、贪婪、竞争、野心等等的心态,所以其道德根本是不道德的。社会里面很难找到爱、关怀、温柔或情义,而社会认定的值得尊崇的事物,根本就是一种失序。一个经过数千年的训练,已经习于臣服、接受及顺从的心,是不可能保持灵敏或具备真实美德的。我们都深陷于这个桎梏中,因此,美德到底是什么?││因为这是我们必须拥有的一种东西。
      缺乏正确的数学基础,数学家是无法进行深入研究的。同样的道理,若想探入那个截然不同的次元,也必须打下正确的根基;这根基就是美德,也就是秩序││不是社会认定的那种失序的秩序。缺少了秩序,心智怎么可能变得灵敏、活泼、自由。

TOP

关于冥想--创巴仁波切VS.克里希那穆提

何谓冥想?

  克(克里希那穆提):你可知道,先生,在所有组织化的宗教和它们的信条、信仰、传统里,个人和个人的经验都扮演了极重要的角色。人变得格外重要,不是教诲,实质的教诲,而是人。全世界的人类都强调教师个人。对他们而言,教师代表传统,权威、一种生活方式,透过教师,他们希望获得启迪、上天堂,或臻于任何境界。大部分人寻找个人经验,然而经验本身的作用少之又少,因为它可能只是一个人自己的意图、恐惧和希望的投影。因此,个人经验在宗教上的作用少之又少。如果谈到真理,个人经验更是一文不名了。那么,否定个人经验就是否定「我」了,因为「我」是所有经验——也就是过去——的绝对要素:当宗教人士由印度或其他地方出使任务或来到西方时,他们真的在传教,而这和真理一点儿关系也没,因为那时,传教已经变成了一种谎言。所以,如果一个人彻底放下所有人类的经验和体制、惯例、仪式、信条、概念,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真能做到这点,不是理论上,而是实际上能够抹煞这一切,那么不被困在经验矩阵里的心智本质是什么呢?因为真理并不是某种你所经验的东西,真理并不是某种你逐渐朝它迈进的东西。透过无限时日的练习、牺牲、控制、纪律,并下能找到真理。这时,你所拥有的是「个人经验」,当「个人经验」存在时,「我」、个人和你所经验的事物之间就存在著分裂,虽然你可能试图认同那种经验、那件事物,但是分裂仍旧存在。看看这一切,看看有组织的宗教是如何真正摧毁真理的,它们给人类某些虚构的故事,要人们循规蹈矩。如果一个人能够放下这一切,那冥想在这一切之中占了什么样的地位?引导者、上师、救世主、神职人员在此又占了什么样的地位?最近我看见来自印度的某人提倡超觉静坐。你参加了他的课程,然後天天练习,其构想是,你会拥有更大的能量,最後臻至某种超觉的经验。这实在是——我不能用太强烈的字眼来形容这件事——这样的事发生在人们身上,实在是种大不幸。当这些人从印度、中国或日本来教导人们冥想,他们是在传道。而冥想是一种你每天练习的东西吗?意思是顺应一种模式,模仿或压抑?你知道「顺应」里隐含些什么吗?这样顺应任何模式,不论这模式是什么样,可能找到真理吗?答案显然是找不到。那么,如果你真正认清了,不只是理论上,而且是真正认清了运作一个体制的虚假面,不论这体制多荒谬,多高尚,其实一点儿意义也没,何谓冥想呢?首先,传统的冥想是什么——不论是基督教的、印度教的、佛教的、西藏的或禅宗的,你晓得各式冥想和他们的学派。对我而言,这些全都不是冥想。那么何谓冥想?也许我们可以讨论这一点?

  创巴(创巴仁波切):是的,我也这么认为。

  克:为什么要把冥想变成一个问题?我们人类已经有够多的问题了,包括心理上和生理上的,为什么还要加上冥想这个问题呢?冥想是一种「逃避」问题的方法,一种逃避事实的方式,所以是不是根本没有冥想?还是冥想是要「了解」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不是逃避,而是了解日常生活的所有问题。如果没人了解问题,问题没有处理好,我就可以找一个角落坐下,跟随某人教我超觉静坐或某种无意义的冥想,而这种冥想一点儿意义也没。因此,对你来说,何谓冥想?它的意义何在?我希望我没有把问题讲得太困难,令你无法回答。因为我否定那类的冥想,不断重复练习一个词,那些人在印度、西藏就是这么做,他们在世界各地也是这么做。“福哉玛丽亚”或其他词,重复、重复、再重复,这毫无意义。你让心智变得更荒谬、更古怪。所以,但愿我们可以一起探究这个问题。是不是因为长久以来的传统认为,你必须冥想,所以我们冥想?小时候,我依稀记得,要成为婆罗门,必经过某种仪式,有人告诉我们,要安静地坐著,闭上眼睛,冥想,想著某件事或其他——整个仪式就这样开始。所以,是不是我们可以一起检视并分享冥想是什么?其含意为何?为什么一个人应该要冥想?因为如果你把冥想变成另外一个问题,那么千万别冥想吧!所以我们能够一起探究这个问题吗?看看传统的方法,看看它们的荒谬之处。因为除开人类成为自己的明灯,别的都不重要了;如果你依赖别人,那么你就一直处在一种永久焦虑的状态。所以我们可以先检视这个传统。一个人为什么要冥想?

  创巴:难道你不认为冥想是一个人生活情况的一部分吗?

  克:先生,一个人有无数的问题。他必须先解决这些,对不对?他必须把所住的房子整理好,这栋房子就是「我」——我的思想、我的感觉、我的焦虑、我的罪行、我的悲伤——我必须把这些理清楚。如果一团乱,我如何继续往前走呢?

  创巴:问题在於,如果在尝试解决问题的同时,你又要寻找秩序,那么这似乎是在寻找进一步的混乱?

  克:所以我并不是寻找秩序。我探究失序,而且我想知道失序为什么存在我并不想寻找秩序,所以我接近所有上师和各派人士!我不想要秩序,我只想找出在一个人的一生中,为什么存在着如此的混乱和失序。一个人必须找出失序是否存在,而不是要别人告诉他。

  创巴:在理智上,你找不到答案。

  克:智力是整个结构的一部分,你无法否定智力。

  创巴:但是你无法用智力解决知性的问题。

  克:你无法靠某一个层面解决这些问题,除非彻底观察。

  创巴:一点也下错。

  克:也就是说,先生,要解决人类失序的问题,需要一般人所谓的冥想吗?

  创巴:我谈的冥想不是传统一般人所谓的冥想,而是有特殊意义的冥想。

  克:恕我请教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创巴:特殊意义的冥想是把失序视为方向的一部分。

  克:观察失序。

  创巴:姑且可以说,把失序视为秩序。

  克:喔!不,观察失序。

  创巴:如果你认清失序,那失序就变成了秩序。

  克:我必须先观察它。

  创巴:观察得一清二楚。

  克:所以这得看你如何观察失序。

  创巴:不要试图解决失序的问题。

  克:当然不要。因为如果你试著去解决这问题,你会根据一个既定模式去解决… ……

  创巴:一个既定模式。

  克:……意即根据失序的产物,也就是和失序相对立的事物。如果你试图解决失序,往往会根据一种预先设定的秩序观念。也就是说,基督教的秩序、印度教的秩序、任何秩序都好,社会主义的秩序、共产主义的秩序。可是如果你彻底观察失序究竟是什么,你会发现,失序中根本没有二元性。

  创巴:没错,我明白。

  克:人类就生活在这整个失序中,要怎么观察呢?看电视时,商业广告、狂妄的暴力、荒谬无稽等就是失序。人类的存在是一种完全的失序——杀戮、暴力,同时讨论和平。所以我们不禁要问:观察失序是什么?你是以「我」的角度观察失序吗?是不是把失序和失序的东西分开来看。

  创巴:这已经是失序了。

  克:可不是!所以,我是以我有所偏见的双眼、我的意见、我的结论、我的观念、一千年来的传道——也就是「我」的角度——观察失序吗?或者,我是在没有「我」的情况下观察失序?有这个可能吗?这是冥想。你了解我的意思吗?先生,冥想不是一般人所谈论的废话。在没有分裂的情况下观察,在没有「我]的情况下观察,「我」是过去的要素,「我」说:「我应该,我不应该,我必须,我不可以。」「我」说:「我必须达到,我必须见到上帝。」或诸如此类的话。因此,可能有一种没有「我」的观察吗?你知道吗?如果你问传统的冥想者这个问题,他会说:「不可能,因为『我』就是存在。所以我必须摆脱『我』。要摆脱『我』,就必须练习。意即,我正在强调这个[我]!我希望透过练习否定练习,我希望透过练习根除练习的结果,这仍然是「我」,所以我正陷在一个谬误的圈子里。因此,你在这世界上观察到的传统冥想法,就是以非常微妙但强化的方式强调「我」,强调这个将会坐在上帝身旁的「我」,这根本是荒谬无稽!这个「我」要经历湼盘或摆脱六道轮回或天堂、解脱等,这都毫无意义。所以我们看清正统的冥想法其实是把人类囚禁在过去,透过他个人的经验赋予自我重要性。实相并不是一种「个人的」经验。你无法亲自体验大海的浩瀚,它在眼前供你欣赏,它不是你的大海。如果你把这点暂搁一旁,另一个问题又来了:有可能在没有「我」的情况下观看,观察人类整个失序的情况吗?包括人类的生活,人类的生活方式,有可能在没有分裂的情况下观察吗?因为分裂隐含著冲突,就像印度和巴基斯坦,中国、美国和苏俄,诸如此类。政治上的分裂衍生出混乱,心理上的分裂衍生出无尽的冲突,包括内在和外在。现在,要结束这种冲突,就要在没有「我」的情形下观察。

  创巴:我甚至不说观察。

  克:观察「本来面目」。

  创巴:嗯,一旦观察,就是在判断。

  克:不,那不是我的意思。你可以透过批评、透过评估观察。那是局部的观察。如果要彻底观察,是根本没有评估的。

  创巴:一种彻底的观察。那么就没有观察者。

  克:因此何谓冥想?

  创巴:这就是冥想。

  克:这就是冥想。所以在观察失序,本质上就是冥想,在这种观察中就存在著秩序,这种秩序不是智力创造出来的。所以冥想并不是一种为寻求个人经验的个人探索。冥想并不是寻求某种会给你大能量、使你愈变愈灵活的超觉经验。冥想并不是坐在上帝身旁这样的个人成就。冥想是一种「我」不存在的心智状态,因此这种不存在带来了秩序。而这种秩序必须存在,才能够更上层楼。少了这种秩序,事情就变得愚蠢可笑。好比这些又跳又唱、重复著喊「克里希那」和诸如此类的蠢话,这不是秩序。他们在制造巨大的失序!基督教徒在制造大失序,印度教徒和佛教徒也一样。只要你陷在一个模式里,你必定在这个世界上制造失序。在你说「美国必是超级强权」的那一刻,你就在制造失序。所以,接下来的问题是:心智能够在没有时间、没有记忆——也就是心智的物质——的情况下观察吗?记忆和时间是心智的物质,少了这两样东西,心智还能够观察吗?因为如果以记忆观察,记忆就是中心,也就是以「我」为中心,对吗?而时间也是「我」,时间是脑细胞以「变成」进化而成的。所以,心智能够在没有记忆和时间的情况下观察吗?这只有在心智完全静止时才有可能。承袭传统的人知道这点,所以他们说:「为了寂静,我们必须练习!」藉此控制你的心智——这就是他们玩的把戏。

  创巴:我不明白强调心智的寂静有何特别的重要性?因为如果一个人能够懂得观察形势的非二元法,那么你就会有更进一步的能量释出。

  克:一旦心智安静了,你只能有更进一步、更大的能量释出。

  创巴:但是强调寂静……

  克:不,我们说过,在没有「我」,也就是没有记忆、时间架构的情况下观察失序,然后在这样的特质中,就存在著心智的安静,也就是观察。这种寂静并不是一种经由练习获得的东西,只要你拥有秩序,它就自然到来。先生,你可知道,一个人能够做的只是指出重点,并帮助那人来到门前,开门的人是他,你能做的就这么多。你知道吗?这整个想帮助人的念头意谓著,你变成一位不切实际的社会改革家。而一位不切实际的社会改革家根本称下上宗教家。我们还要继续讨论这个话题吗?

  创巴:我也这么认为。在你强调绝对的和平时,有一件事情可以进一步澄清。

  克:唉!我说过,先生,完全的秩序是心智完全安静。心智的安静就是最活跃的心智。

  创巴:我要你说的就是这句话。

  克:那是最充满活力的东西,它不只是一样死东西。

  创巴:人们可能会误解。

  克:因为他们只习惯于练习会帮助他们「变成」的东西——那是死亡。但是一颗已经以这种方式探究过这一切的心智,变得特别活跃,也因此安静。

  创巴:是的,这就是我的意思。

  克:它就像一台大型发电机。

  创巴:没错。

  克:速度愈快,愈有活力。当然,人类正在寻找更多的能量,希冀更多的能量,上月球,入大海,生活在海底下。人类正努力寻求更多更多。而我认为,寻求更多的确导致失序。消费者社会是一个失序的社会。前几天,我看见几包面纸,舒洁牌的,包装得真是美丽!所以我们的问题是:观察失序带来了秩序吗?这实在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因为对大部分的我们来说,要产生秩序,努力是必须的。人类习惯於努力、奋斗、战斗、压抑、强迫自己。现在,这一切已经导致社会上外在和内在的失序。人类的困难在於,从不曾在没有分裂的情况下观察一棵树、一只鸟。因为从不曾彻底观察过一棵树或一只鸟,所以无法彻底观察自己。一个人无法在自己所生活的失序中看到彻底的失序,心里总认为,在某个地方有一部分的我是井然有序的,它正在注视著失序。因此,人们发明了更崇高的自我,以为会在失序中带来秩序——上帝在你心中,向上帝祈祷,他就会带来秩序。这种努力总是存在。我们要说的是:有「我」的地方,必有失序。假使我透过「我」观察这个世界,观察外在或内在的世界,那么不仅分裂存在,同时还带来了冲突,这个分裂制造了这世界的混乱和失序。现在,要彻底地观察这一切,其中没有分裂,如此的观察就是冥想。要达到这个境界,你不需要练习,你只要准确觉察到内在和外在的整个情况,只要保持觉察即可。

(以上三贴由二姐整理)

TOP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TOP

应该是全部了。回头我再去核对一下。

没错,是完整的。

TOP

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